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苏教版高一语文《蝶恋花》教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蝶恋花》教案_第1页
1/3
苏教版高一语文《蝶恋花》教案_第2页
2/3
苏教版高一语文《蝶恋花》教案_第3页
3/3
苏教版高一语文《蝶恋花》教案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课时 1 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 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日,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学常识 关于 见教材 P64 注⑥。补充谥元献。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定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苏教版高一语文《蝶恋花》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