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浅探伴随着科技的创新、时代的进展、节奏的加快,内部控制对单位的约束监督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没有赶上时代的步伐,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此,文章以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为讨论对象,深化讨论其内部控制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文章首先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及要素,然后结合实际,深化挖掘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文章对于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筑牢管理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内部控制对于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具有极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法律规范(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等法规制度,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实际来看,内控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在提升内部运行效率,有效依法执法以及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此,文章就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及要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部门单位为了达到预设的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以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四点:一是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得到保证。二是确保单位资产能安全可靠的得到有效利用。三是保证财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四是防范腐败和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基层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单位利用内部规章制度、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对在单位内部产生的违规行为进行管控,以应对各种风险,将风险防范前移,从而保证单位内部工作的良性循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包括四个部分,他们分别是: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数量也比较多,管理着环境、卫生、医疗、教育等,可以说涉及到民生的各个领域,与提升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息息相关,假如工作不扎实、具体工作抓不到位,不仅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和愿望,而且损害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量很大、工作比较繁杂,所以建立好、完善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仅保证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有序正常开展日常管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