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命题引发的反思 孙志新这次我承担了教改班物理月考的命题任务,通过监考对学生的观察和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很有感触,现对命题中的经验和教训作一小结和反思,以利于今后的命题和教学.一.不避陈题,力求创新这次命题要求重点考查机械能一章的知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车辆的启动.学生平时已经做过大量的恒定功率启动和匀加速启动的习题,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真的掌握了吗?我编制了下面一道考题作为计算题的第一题:起重机的不变功率 P=20kw,将地面 m=500kg 的物体由静止向上吊起 h=20m,此时已经达到最大速度。求:(1)最大速度 (2)由静止到达最大速度所用的时 t(3) 如果速度刚好达到 2m/s 时物体突然改做匀速运动,则此时起重机功率应为多少? 从学生解答情况来看,约 20℅的学生刚开始就愣住了,看不懂题目意思.没有立即联想到这是车辆运动问题的变式题.但再仔细研究题中的“不变功率”、“最大速度”等字眼后就明白了起重机的功率相当于车辆的功率,重力相当于车辆的恒定阻力,整个运动就是平时所讲练的变加速运动,解题就豁然开朗了。最后的得分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由于以较新的面目考查所学知识,所以避免了陈题考查的弊端,能够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个人认为是一道比较成功的命题。 又如一道选择题:如图所示,具有初速度的物块,沿倾角为 300的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一个恒定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 作用,这时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 4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在物块向上运动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物块的机械能一定增加B.物块的机械能一定减小C.物块的机械能可能不变D.力 F 做功的数值可能正好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这是一道陈题改编题,原题中加速度为 6m/s2,学生在课堂或课后大都做过,甚至答案都能记得。所以我作了两处变动,一是将加速度改为 4m/s2,另一变化就是重新设计了 D 选项。学生无法再凭借记忆答题,同时又要对物体的受力情况的可能性作出正确的分析。这道题的杀伤力大大增强,得分率在 40℅左右,基本达到考查目的。这跟高考考路基本吻合,今后应该坚持。二.充分推敲,慎重命题 我想考查圆周运动中的机械能和动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出了下面一道题:.光滑斜面 AB 和光滑半圆弧轨道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它们的最低点均为 B 点,斜面的倾角为 θ=45°,半圆弧的半径为 R,质量为 m 的小球从斜面上的 A 点由静止滑下,从 B点进入半圆弧轨道运动运动并从最高点 D 水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