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非对称信息透视蒋传海(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摘要 本文我们主要利用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的理论和方法透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内在动机。 我们的结论是:具有较高能力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利润操纵,而低能力上市公司却不会。这个结论较好地解释了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000)的实证结果。关键词 利润操纵 非对称信息 贝叶斯均衡1 引言我国自从 1990 年 12 月 17 日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和 1991 年 7 月 4 日设立深圳证券交易所以来,以股票市场为龙头的证券市场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信息披露不完整、利润操纵等,本文主要针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现象进行研究。研究上市公司出于什么目的,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了业绩操纵。目前已有一些文献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现象进行了研究,例如孙铮、王跃堂(199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上市公司确实存在操纵盈余的倾向,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失真问题。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000)通过实证研究-即按税后净资产收益率把他们的样本分为三组, 5-9%一组,10-12%一组,12%以上一组,同时预期只有净资产收益率在 10-12%之间的上市公司有利润操纵现象,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这种预期,发现上市公司为迎合监管部门的配股权规定,确实存在利润操纵行为,从而达到获得配股权的目的。实证研究证明的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发生利润操纵,而低能力上市公司却不发生这种现象的内在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信号博弈-的理论和方法,从理论上探究这种现象发生的内在原因。2 模型的建立 假定模型中的局中人(player)为一家上市公司和一个投资者(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面对的实际是多个投资者,这里我们把多个投资者看成一个,并不影响我们的主要结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进行两期的动态博弈。在第一期里自然决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我们用η 表示,上市公司了解自己的盈利能力,并通过会计信息向投资者披露自己的净资产收益率,我们用s 表示,其目的是期望在证券市场上融得一定的资金水平投入项目建设。在第二期里,投资者观察到上市公司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s 以后(可能并不了解上市公司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31010]、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 蒋传海, 1970 年生,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上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