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内在逻辑经济质量提升与总量增长,既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更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目前我国尚未跨进高收入国家门槛,要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发展的质和量都必不可少,必须两手抓,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这一论断强调经济发展有“质”和“量”两方面内涵,深刻揭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对经济工作规律性的深刻认识。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正确理解质和量的辩证统一关系,把握好我国经济基础稳固、优势众多、韧性强劲、潜能巨大的显著特征,发挥好超大规模市场、丰富应用场景等突出优势,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理论逻辑:统筹质量与总量关系的深层必然经济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相互作用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只有通过经济总量的持续积累,才能为质的提升创造条件。但是,如果单纯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发展模式必然粗放且难以持续。仅关注质量而忽略数量,经济增长也会陷入停滞。做大总量,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空间,形成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提升经济质量引领和扩大经济总量,以扩大经济总量为提升质量提供沃土和空间,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根基。做大总量是质的提升的基础和保障,总量大本身也是强的表现。做大总量意味着追求经济总量、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数量型指标的增长,体现量的积累。总量大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庞大的资源和生产能力,意味着有更多的资金、人力等资源可投入,为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等质的提升提供物质基础。总量大也意味着更强的经济韧性,应用场景丰富,市场规模扩大,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创造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质变,总量规模本身对提高质量就有独特价值。经济总量大的国家往往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对国际经济规则、贸易格局等产生深远影响。我国要特别珍惜总量大这个特点,发挥好比较优势。质的提升为做大总量提供支撑,也是强的标准和保障。成为经济强国,以质取胜是关键所在。这就要关注创新驱动、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可持续性等质量型指标,这是强的表现形式。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