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 版高中语文 第 3 单元 第 11 课 劝学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 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 跬:guǐ,半步。这里“跬”与“步”属同义复用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驽:nǔ,低劣 C.锲而不舍 舍:shě,遗弃D.金石可镂镂:lòu,雕刻[答案]D(A 读音应为 kuǐ;B 读音应为 nú;C 解释应为“放弃”)2.下列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而寒于水于:介词,比B.吾尝终日而思矣 而:助词,表递进 C.善假于物也 也:助词,表判断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兼词,从这里 [答案]B(而:助词,表修饰)3.下列对句子中“绝”字的意义的判断,最准确的一组是( )。 ①断绝,绝交。②停止,消失。③绝命,断气。④横渡。⑤超越。⑥极,最,非常。⑦隔绝,阻绝(1)则请早立太子,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2)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3)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后出师表》)(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5)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A.①⑤③⑦②⑥④ B.①③⑤④⑥⑦②C.②④①⑤⑦⑥③ D.②①⑥③⑤⑦④ [答案]B(可分别代入各句验证)4.补写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1)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 。 (2)假舆马者,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 [答案](1)而青于蓝 而寒于水 (2)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3)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一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 , 孰与昧行乎 ? ”平公曰:“善哉!”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三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 , 问则广知 , 是以居 则安宁 , 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所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