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常用污水处理指标及其适用性分析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根据住宅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到 1985 年中国只建设了 51 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总处理能力为 154 万 m3/d,20 世纪 90 年代国债资金投入的我国污水处理率从 1991 年的 14.86%上升到 94.54%,污水处理率作为污水处理行业监督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在计划和行业监督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在高污水处理率的背景下,黑臭水体等水环境问题没有根本改善。污水处理厂的入水量逐年上升,但入水浓度逐年下降,污染物收集效率不高的问题显着。从行业监督管理的观点来看,污水处理率将来可增加的空间非常有限,不利于实现污水收集处理性能提高目标。因此,进一步法律规范城市基础数据统计系统,寻求新的监管指标成为重要的讨论方向。国际上评价污水收集、处理水平的指标比较成熟,迄今为止联“合国统计司认为 污水收集系统受益人口比重(populationconnectedtowastewatercollectingsystem)”“和 污水处理厂受”益人口比重近年来,中国污水处理行业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审查管理方法,业绩评价水平和精细化管理程度不断进展,日益完善,但目前没有采纳上述两个指标,联合国统计司的网站显示中国最近的统计两个指标的数据是 2024 年因此本文探讨了两个指标在中国进行统计实施的可能性,对指标的应用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监督管理指标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1 国际常用指标的内涵与优势分析污水收集系统的受益人口比重主要是接入污水收集系统的人口比重,即排水接入城市市政排水管网或管道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主要目的是评价污水是否有效收集,对排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展望和污水处理厂受益人口比重主要是指进入污水处理厂的人口比重,即城市排水家排出的污水进入城市污水,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作为管网输送到后续处理环节的评价指标,产生的污水收集后被有效处理我国采纳的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率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式与国际常用指标不同,其中污水收集率是污水排放总量和污水收集总量的比率,污水处理率是污水处理总量和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两者都以水量的收集、处理状况作为评价要素国际上常用的污水收集系统的受益人口比重和污水处理厂的受益人口比重从设施是否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的角度表现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效率,以人口为评价要素。总体来看,国际上常用的两个指标根据人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