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建设讨论信息化管理是近些年来提升企业工作效率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标志着企业走进了新的数据时代。本文主要从工程监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视角,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反馈阶段、总结阶段来解析其建设过程,并就监理企业信息化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的进展给予期待。1 监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随着监理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提高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但是在 大同小异 的工作制度面前,所有提升工“”作效率的手段都略显卑微,直到 信息化管理 的概念进入了工程监理的视野。从早期的局域网办公,到如今的信息化系统管理,都是以数据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合理化办公流程为前提,以节约工作资源为目的,逐步实现企业工作流程由繁至简的转变,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信息化管理并不能被所有企业所认可,导致该现状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一是我国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适用的数据库,集成度不高,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这就涉及到我国数据标准体系的建立,及统一软件数据接口,当数据接口统一,所有软件可以形成数据互通,信息化管理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其二是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对职员的普及、推广存在问题。很多企业不愿在信息化管理软件中投入更多的资金,原因是短时间内不会为企业带来效益,反而会增加负担;另外信息化管理软件的使用深度及范围也是参差不齐,信息化管理软件所带来的效益,更多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状况选择使用一个能与企业实际相融合的软件,这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应首先着手解决的问题。2 监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讨论 2.1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即企业在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期,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该阶段应涵盖以下内容:1)调研收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也是如此。好的开始,即为根据网络、同行业、以及实地调查了解将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企业为信息化项目投入的资金,以及企业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为企业选择,甚至于量身打造最为合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缩小软件开发商的选择范围。2)过程梳理:在通过招标确定软件开发商并签订合同后,邀请开发商制定企业信息化工作计划及实施内容。同时通知企业各部门推选出一位对本部门工作流程了解详尽的人员,准备好随时配合流程梳理工作。信息化平台的运行,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的,而保证工作效率提高的基础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