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一下 1.6 它们去哪里了教案 【教材简析】《它们去哪里了》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六课。学生从生活经验中会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这节课通过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讨论水的特征。学生将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www.21-cn-jy.com基于这些观察结果产生的认识都指向“溶解”这一概念,本节课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和建立“溶解”概念奠定基础。考虑到“溶解”一词对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科学词汇“溶解”,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即可。【下面这部分不放上去也行,格式统一】教科书共 2 页(16,17 两页),分为 3 个部分。l.聚焦通过回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在水中放入盐、红糖、后可以观察到什么?这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即“这些物体去哪里了”。2.探究这部分内容主要包含 1 个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包含两方面问题的对比观察活动。一个是对同一物体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另一个是对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现象的横向对比观察。教科书在该部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实验步骤和方法。老师在准备实验时要注意,杯中的水量要能将一勺食盐或者红糖完全溶解。为了减少学生观察溶解现象时的干扰,建议老师在实验中使用较为纯净的红糖和洗洁净的石子。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教科书的图 1 呈现了探究使用的材料,需放入水中的三种物体和所用的实验工具。辅助的文字指导学生先观察物体原本的特征,并提示要用放大镜观察。图 2 指导学生要用小勺子来取等量的三种物体,并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体进入水中的情况,与物体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这时老师要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图 3 指导学生在物体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体与水充分混合。图 4 指导学生在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与水混合后三种物体的变化情况,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操作流程一步步地观察和记录。老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假如观察到没有变化也要记录下来,这与观察到发送变化一样重要。2·1·c·n·j·y科学词汇:溶解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