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6 课《散步》教学设计范文 文本分析 《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课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优美散文。文章描写了普通家庭祖孙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对家庭对生命的责任都有深化思考,感情真挚,含义深沉。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亲人之间的挚爱之情并进而感受尊老爱幼的人生责任。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进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喜爱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锻炼,也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导学设想 对于这篇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如仅从感情入手,往往会造成空对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课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从语言的学习入手,抓住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以语言学习和讨论带动文本的讨论,以文本讨论促进知识传授和思维品质的培育,达成情感的熏陶。即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准确贴切地探究、领悟文章深长的意味。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 导学目标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本表达的浓浓的亲情和中年人对家庭的,对社会的责任感。 2、欣赏品读文本,从词语、语句两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辞冲淡而寓意深刻的特点。 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 1、结合大屏幕图片显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屏幕显示并伴随轻悠的音乐响起,画面是夏夜里,凉风习习,人们在江边散步的情景。 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你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 2、 请 2——3 位学生讲述经历,与大家沟通。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前提,引导学生培育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为新知识的学习构建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老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朗读文本,整体感知 1、 屏幕显示要求:轻声地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朗读是语文教学之灵。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 检查阅读效果 屏幕显示: ①散步的人有哪些? ②散步的季节呢? ③在哪散步? 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 ⑤事情的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