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与导数第 1 讲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高考考情解读】 1.本讲在高考中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充要条件的判定、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否定,常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2.试题以填空题方式呈现,考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目难度中等偏下.1. 集合的概念、关系与运算(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根据互异性进行检验.(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A⊆B,B⊆C⇒A⊆C,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含有 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 2n,真子集数为 2n-1,非空真子集数为 2n-2.(3)集合的运算:∁U(A∪B)=(∁UA)∩(∁UB),∁U(A∩B)=(∁UA)∪(∁UB),∁U(∁UA)=A.2.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四种命题中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遇到复杂问题正面解决困难的,采用转化为反面情况处理.3.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 p⇒q,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若 p⇔q,则 p,q 互为充要条件.4.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 p 和命题 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 p 和命题 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对一个命题 p 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綈 p”.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x∈M,p(x)”的否定为“∃x0∈M,綈 p(x0)”;“∃x0∈M,p(x0)”的否定为“∀x∈M,綈 p(x)”.考点一 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例 1 (1)(2012·课标全国改编)已知集合 A={1,2,3,4,5},B={(x,y)|x∈A,y∈A,x-y∈A},则 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2)设函数 f(x)=lg(1-x2),集合 A={x|y=f(x)},B={y|y=f(x)},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________. 弄清“集合的代表元素”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答案 (1)10 (2)(-∞,-1]∪(0,1)解析 (1) B={(x,y)|x∈A,y∈A,x-y∈A},A={1,2,3,4,5},∴x=2,y=1;x=3,y=1,2;x=4,y=1,2,3;x=5,y=1,2,3,4.∴B={(2,1),(3,1),(3,2),(4,1),(4,2),(4,3),(5,1),(5,2),(5,3),(5,4)},∴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10.(2)因为 A={x|y=f(x)}={x|1-x2>0}={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