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5 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等差数列导学案 文 一.知识梳理:(阅读教材必修 5 第 36 页—45 页)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通项公式: ;前 n 项和公式: ; 3、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判断方法:①、定义法②、通项法③、前 n 项和法 ④、等差中项法 5、等差数列常用的性质:(1)、a,b、c 成等差数列;(2)、{}是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则{}、{+}是等差数列(k、)(3)、;(4)、等和性:若 m+n=p+q(m、n、p、q)则 (5)、等差数列{}中,等距离抽出的子数列依然是等差数列,即,,,…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kd ;(6)、片段和性质:若是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则,,,…成等差数列,公差为 。(7)、记奇数项和为,偶数项和为,若数列有 2n 项,则-=nd;=;若数列有(2n+1)项,则=;= ;(8)、三个数成等差,可以设 a-d,a,a+d (d 为公差) 四个数成等差,可以设 a-3d,a-d,a+d,a+3d;(2d 为公差);二、题型探究探究一:已知等差数列的某些项,求某项例 1:已知{}是等差数列,=8,=20,则 24 ;探究二:已知等差数列前 n 项和,求项数。例 2:(1)、已知,=9,=-6,=63,求 n;(n=6,7)(2)、若一个为 36,后四项和为 124,且所有项的和为 780,求这个数列的项数 n。(n=39)探究三: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应用 例 3:(1)、已知, =100,则= 1100 ;(2)、已知,=m,=n (m n),则 0 ;例 4:已知,已知=12,>0,0, (1)、求公差 d 的取值范围;(- ,-3)(2)、指出、、、…哪一个最大,并说明理由。()三、反思感悟 四、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共 7 题)1.(安徽卷理 5)已知为等差数列,++=105,=99,以表示的前项和,则使得达到最大值的是( )(A)21 (B)20 (C)19 (D) 18 2.(安徽卷文 5)已知{}为等差数列,,则等于A. -1 B. 1 C. 3 D.7 3.(福建卷理 3)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为,且 =6,=4,则公差 d 等于A.1 B C.- 2 D 3 4.(海南宁夏卷文 8)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为,已知,,则(A)38 (B)20 (C)10 (D)9 5.(湖南卷文 3)设是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已知,,则等于A.13 B.35 C.49 D. 63 6.(辽宁卷文 3)已知为等差数列,且-2=-1, =0,则公差 d=(A)-2 (B)- (C) (D)2 7.(四川卷文 3)等差数列{}的公差不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