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荷塘月色学习目标1、理清全文结构,找出本文刻画的景物并能根据描写的文字概括景物特点。2、找出文中表达情感的句子,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理出感情线索;分析作者感情与景物特点(意境)是如何交织融合的,从而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3、学习本文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4、认识“通感”的修辞手法,体会“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会造通感的句子。学习重点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学习难点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学案课前预习目标是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本课探究内容共分 3课时,第一课时,师生合作探究,完成质疑探究;第二课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鉴赏文章的三幅美景图,完成当堂检测及课后练习题。第三课时,以合作探究为主,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完成相关练习。学法指导1、通过听录音或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2、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第一课时 学习小目标划分文章结构。把握明暗两条线索。整体感知全文,初步把握情感。学习重点 线索掌握和情感把握。学习难点作者情感的准确把握。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192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1及一些文艺论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