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三学案:3-3-2 两点间的距离学习目标 1.掌握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能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逐步提高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2.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具体实例,学会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坐标法求有关距离、对称的问题以及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的方法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培养从特殊问题开始研究逐步过渡到研究一般问题的思维方式。重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坐标法。难点:运用坐标法证明平面几何问题。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思考并回答“相关知识”的 4 个问题,明确本课时所要探究的问题和方向;2.通过“教材助读”中的问题 1,初步认识平面上两点的距离公式及其应用;通过问题 2,初步了解用坐标法解题的思路和步骤;3.迅速完成预习自测题;4.预习案用时约 15 分钟,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Ⅰ.相关知识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怎样的?2.已知两点坐标,如何求直线的斜率?3.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什么?4.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什么?Ⅱ.教材助读1.阅读课本 3.3.2~例 3 的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设(),(),观察课本上的图 3.3-2 知,在△Q中,∣Q∣=∣∣= ,∣Q∣=∣∣= ,所以∣∣ = 。(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原点 O(0,0)与任一点 P()的距离∣OP∣= 。(4)课本上例 3 的解题思路得什么?“由∣PA∣=∣PB∣知,P 点在线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又 P 点在轴上”。若按上面的思路,例 3 该怎样解答?2.阅读课本例 4∽思考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课本上的例 4 中是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的?(2)建系后,为什么设出 B,D 两点的坐标后不再设 C 点的坐标?(3)例 4 的计算主要运用了哪个公式?(4)怎样概括例 4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Ⅲ.预习自测1.式子可以理解为( )A.两点()与(1,-2)间的距离B.两点()与(-1,2)间的距离C.两点()与(1,2)间的距离D. 两点()与(-1,-2)间的距离2.点 A(1,3)关于点 P(0,1)的对称点 B 的坐标是( )A.(1,5) B.(-1,-1)C.(,2) D.(1,2)3.已知点 A(,0),B(1,),则∣AB∣= 。我的疑惑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探究案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几种特殊位置的两点距离公式符合一般的距离公式吗?2.怎样建立平面直角标系证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