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一语文《拿来主义》预习导航 新人教版一、关于作品1.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在我国,杂文是一种“古已有之”、源远流长的文体。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就多有这样的文章。历代作家的作品,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也都是杂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为了战斗的需要,对敌人和有害的事物,揭微显隐,痛下针砭,广泛地运用了杂文这种体裁。这些杂文,有如匕首、投枪,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形成杂文的新传统和新风格。说起杂文,必要想起鲁迅;说到鲁迅,也必要想到他的杂文。在一定意义上鲁迅的杂文不仅是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乃至经济、军事……的“百科全书”,而且以其对中国现代国民的文化心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的真实、生动而深刻的描绘,成为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鲁迅的杂文,文体特点极其明显,即犀利、冷峻、幽默,非常注意形象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其犀利,则以一击制敌死命,表述简练,不拖泥带水。其冷峻,则以极度蔑视压倒敌焰,放笔直书,爱憎分明。其幽默,则以嬉笑怒骂致敌尴尬,妙趣横生,机智灵活。其形象,则重典型,重细节,重借鉴传说,重运用比喻。其讽刺,则用反语,借奇想,凭对比,巧设喻,用夸张。2.背景:本文写于 1934 年 6 月 4 日,载于 6 月 7 日《中华日报·动向》,署名“霍仲”,后收入《且介亭杂文》。此时的作者,已经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看待问题已经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标准了。此时正是中国现代政治斗争、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非常复杂的时期。1931 年“九一八”事件后,日侵愈深,国民党政府对外不抵抗,对内剿杀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并对人民百姓进行残酷的精神统治。而当时的中国社会,对外来的先进文化和本民族的进步文化采取拒绝的态度。面对强大的帝国主义势力则不断地将自己宝贵的精神,尤其是物质财富献上去。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政府的卖国投降嘴脸。《拿来主义》就是这类作品中的一篇,但其重点并不在于揭露,而是讲应该怎么办。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