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一语文《辛弃疾词二首》预习导航 新人教版《水龙吟》一、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 (朝代)词人,字 ,号 ,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派词人的代表。二、背景资料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 13 年。辛弃疾 21 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 35 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三、字词。 遥岑( ) 玉簪( ) 螺髻( ) 鲈( )鱼 堪脍( ) 倩( ) 揾( ) 遥岑远目: 玉簪螺髻: 断鸿: 脍: 倩: 揾: 四、赏析全词。1.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作者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 长天、 、 、 、 2.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苍凉空阔的意境;融入了作者 的感情。1 3.上片的最后一句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绪,能说说这两个形体语言要表明的意思是什么吗? 手握宝剑却无用武之地,恢复河山的雄心壮志无人理解的愁与恨4.作者写了哪几个典故? ① 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风来,很想吃家中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弃官还乡 ② ③ 5.结合这三个典故,说说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生选择(注意抓住能表现这种倾向,选择的关健词) 休说——不会轻易离职退隐江湖 应羞见——不屑于买田置产贪图享受 —— 6.通读全词,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词中所抒发的“登临意”和“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是怎样的思绪?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无法实现和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和愤慨 。 《永遇乐》 一、背景介绍 《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时年 66 岁这之前,辛弃疾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人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