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讲 世界现代政治文明美苏“冷战”“冷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 90 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是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其核心是遏制苏联,是美国由战前的局部扩张转变为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开始;其根本原因是美苏双方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冲突。 在 2011 年的高考中,有江苏历史 17、海南卷 21、福建文综 23、广东文综 23 等 4个题目从不同的层面考查,是本讲在高考中命题频率较高的考点。 (2011·江苏卷 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思路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对美苏“冷战”这一历史线索与阶段特征的把握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图片注解“1973 年……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缓和,A、C 分别是 1962 年、1991 年,D 项表述错误,多极化世界至今还没有形成,故选 B。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误以为世界格局是美国一国独霸或已实现了多极化 20 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变化。由于第三次变化即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两极格局的瓦解,不像前两次那样发生在世界性全面战争之后,因此除苏联以外,世界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约瑟夫·奈教授 2002 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思路点拨】苏东巨变后,俄罗斯虽然仍不失为一个大国,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大为削弱,美国尽管经济地位受到欧盟和日本的挑战,但是其军事实力却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当今世界格局尽管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却日益呈现多极化趋势。奈教授认为军事力量是单极的,而经济力量是多极的,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维度认识故选 C。 借助新材料、新情境考查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二战后,在“冷战”局势下,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