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巴山”精神心得体会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这首互文诗响彻古今,透着摄人心脾的美,而“巴山”也在不经意间镶嵌其中。 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仔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区直机关党的各项建设高质量进展,直观地感受和学习巴山工务车间工作经验深化学习“巴山精神”,4 月 12 日上午,区直机关工委集中组织所属各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等 80 余人,带着明确的考察目的和学习态度,来到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开展“学习巴山精神·筑牢红色堡垒”主题党日活动。 巴山工务车间地处陕川交界、环境恶劣的大巴山腹地,这里山险壁峻、人烟稀少、荒凉箫瑟,这里却汇聚了襄渝线上隧道最长、桥梁最高、曲线半径最小、线路坡度最大、海拔最高、生活最艰苦的“六大之最”。自 1978 年以来,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巴山铁路人不断适应和改善自然环境;踏实工作,保障了铁路运输 36 年来“一事不出”;积极进取,开创了一整套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代代巴山人的努力,为巴山精神注入了“安心山区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坚定乐观的自强精神”的丰富内涵,鼓舞着一代代铁路人奋发进取。 我通过仔细参加此次区直机关工委集中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实地观摩了解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生产管理先进经验,全面学习巴山精神,思想触动很大,内心感触很多: 1.学习巴山精神,就要学习巴山人不向困难低头的豪迈气概 巴山的苦,有目共睹。一是设备维修难度大,这里集中了襄渝线最高的桥梁、最长的隧道、最小半径的曲线二是自然条件艰苦,这里海拔最高、坡度最大、生活条件最差。巴山人面对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低头,不气馁,凭借“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对设备维修养护“不返修、一遍过”,工区安全管理做到防护一处一方案、作业一次一方案,真正把作业标准和安全风险防控的要求落到了实处。面对周边的恶劣环境,巴山车间干部职工坚定乐观,自己动手装扮温馨的家园,在乱石岗上整出了篮球场,在荒山坡上开辟了生态园,利用废旧材料做成艺术品,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巴山人面对困难不低头的气概,才让巴山大变样,旧貌换新颜。 2.学习巴山精神,就要学习他们立足本职岗位成才的正确心态 什么是成功?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话题,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我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