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 2014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 2 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2【教学目标】1.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 C 2.受精过程 B3.伴性遗传 C 4.实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a【教学重点】 1.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 C2.伴性遗传 C 【教学难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 C【教 具】【教学过程】三、基因在染色体上 孟德尔: 遗传学之父 ,他利用 豌豆 作实验材料,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萨顿:利用蝗虫作实验材料,得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在 染色体上摩尔根: 染色 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利用 果蝇 作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① 存在状态“平行”: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保持 完整性 和 独立性 ② 数量“平行”:基因和染色体在 体细胞 中成对存在,在 配子 中成单存在 ③ 来源“平行”: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④ 行为“平行”:非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 I 后期 自由组合 。3.方法: 类比推理 法(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例 1: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 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 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 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① 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二)实验证据:摩尔根的 果蝇 杂交实验1.果蝇常被用作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的原因:①果蝇易饲养,繁殖快 【二次备课】②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③ 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2.实验:归纳:① F1 全为红眼②F2 中红眼:白眼 = 3:1 →表明红眼、白眼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3.解释:① 雌雄异体的生物中,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为常染色体② 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而 Y 染色体上不含等位基因③ 通过测交实验验证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