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四步教学法”教案: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五:2.2 等差求和(1)年级组别高一数学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 使用人授课时间课 题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课 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记住公式,灵活运用公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记住公式,并且灵活运用公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到公式,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应用数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推导。2、记住公式,运用公式做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小组讨论,合作释疑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 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观察课本 42 页图2-2-2,思考怎样计算这堆钢管的总数?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42 页,完成以下目标:1.写出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2.推导公式3.独立完成例 1-3求和公式:Sn==na1+d利用公式完成 44 页练习 1注意:1.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公式有俩种不同形式,要注意灵活选用。 2.当等差数列不是常数列时,是关于 n 的二项式,且常数项为 0.1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例 1:在等差数列中(1)已知=3,=101,求(2)已知=3,d=,求解:(1)根据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得 (2)根据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得 练一练:练习课本 44 页 2 题例 2、在等差数列{}中,已知 d=,=,=,求及 n.解: 由题意,得 由第二式得 代入第一式化简得 所以 n=10 或-3(舍去),从而 注意: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中,含有,d , n ,,五个量,只要已知其中的三个量,就可以求出余下的俩个量。练一练:44 页 3三 点拨拓展例 3.在等差数列{}中,已知第 1 项到第 10 项的和为 310,第 11 项到第 20项的和为 910,求第 21 项到第 30 项的和。解: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 d,由题意,得 代入,解得2所以,于是练一练:课本 44 页题 4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四 当堂检测二次备课课本 44 页 5,6习题 2.2(2)题 1(1)(2), 3(1)(3), 4(1)(3), 5(3)(4)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课本 P47 1(3)(4),3(2)(4),4(2)(4)板书设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1、公式 3、例题 例 1 例 3 2、公式推导 例 2 课后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