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月迹》课件【三篇】 小学语文《月迹》课件篇一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进展变化的轨迹。 3、体会文中所体现的童心、童趣,发现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进展变化 教学难点:品味奶奶的形象特点及其作用。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两张不同的月亮幻灯图片,让学生分别用一句平实话叙说图中的月亮;再分别用一种修辞手法来描绘图中有月亮。 2、展示以前学过的几句咏月的诗句,让学生回味一下这几句诗各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导入:我们今日来学习一篇从另一角度来写月亮的文章《月迹》。 二、简介作者(幻灯展示) 三、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音 倏忽(shū)、锨刃(xiān)、袅袅(niǎo)、粗糙(cāo) 面面相觑(qù)、嫉妒(jìdù)、掬着沙(jū)、踪迹(zōng)、争吵(zhí)、酥酥(sū)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寻月的踪迹。 1、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课文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时间:中秋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了里、院子外(沙滩) 人物:奶奶、我们这些孩子(我、三妹、弟弟)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重点)——议月亮 2、孩子们在哪些地方找到月亮的踪迹?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指出来。 月迹:中堂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心中有月) 3、在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进展变化? 心迹:兴奋——失望——艳羡——嫉妒——争吵——越发觉得奇了——月亮竟是这么多的——都觉得满足了 4、这些情感的心迹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追求? 明确:追求美好 5、发现月亮踪迹时,孩子们是怎样想象月亮的?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如:“月亮是长了腿的”。“只要你同意,它就有了哩”。“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6、文章为什么用“月迹”作为标题?用“寻月”或“赏月”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发言,言之有理就行。 7、我们已经弄清了寻找月迹的过程,那么,课文是按是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发言回答 (1)按时间顺序来写(事情进展的先后) (2)按空间顺序来写(地点变化)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河中月——心中月是两者结合。 课堂小结 月迹就是心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所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