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老师学习心得体会 幼儿老师除了要具备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语音标准、表达流畅的普通话。接下来就跟着我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幼儿老师学习心得感想吧。幼儿老师学习心得感想篇 1 《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桥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老师与幼儿间的对话是师生交往的主要渠道,因此,师幼间的对话的重要性也就日益突现出来。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老师是否具有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是否与儿童保持一种对话的关系状态,都可以在老师与儿童的共同活动中,在老师对儿童的态度中表现出来,在老师对儿童的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儿童面前,老师是会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儿童处于弱势地位。从对话的角度看,我往往会形成不利于对话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纲要》颁布以来,有些老师理解的不够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我们一再强调要蹲下来看幼儿,实际上就是指尊重幼儿,真诚的对待幼儿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老师的做法是:从动作上真的蹲下来了,但却做着训斥孩子的事,类似这样,即使老师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儿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平等,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实施。 二、家长的言行,对幼儿是暗示 如今社会,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数父母忙于事业,部分是老人带,还有的是请保姆带,这对幼儿的教育也有一定影响,如我们常常听到爷爷奶奶这样说你闹,我就给你送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你。有的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您的话就是圣旨,您好好说说他,他就听您的等等。孩子在这种语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恐惧心理,这也是不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从而影响到教育。 三、老师缺乏对话意识 过去,在教育活动中,老师把幼儿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幼儿把老师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虽然其中存在着一定的人际交往,但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的理解和沟通不存在,师生关系因而失去了教育意义。例如:在教育活动中,常常出现儿童跟随老师提出的是不是?;对不对?; 好不好?等问题随声附和――是!、对!、好这样一来,儿童的回答成了他们不假思索的齐声合唱儿童成了老师的应声虫,这说明老师所希望的只是儿童能够跟随自已的思路;并通过回答问题是、好、对来推断他们是不在跟随自已的思路,教育活动成了告知性的活动,长此下去,儿童很可能形成一种惰性或对老师的依赖性,这种损害是任何现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