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修、服、美我、私、蔽、间进”等文言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理清思路。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认识纳谏除弊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日的借鉴意义。 【情境导入】同学们,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地生存。今日,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做记号。听完,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师生共同明确:应注意的字音:昳丽(yì) 朝服衣冠(zhāo)窥镜(kuī)期年(jī)朝于齐(cháo)间进(jiàn)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老师巡视,答疑解惑。3.老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 朝服衣冠:名词做状语,在早晨。② 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③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做状语,当面。④ 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⑤ 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⑥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君主左右近侍之臣。⑦ 能谤讥于市朝:指“议论”,没有贬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把握“……孰与……”的句式。)② 忌不自信。译文:邹忌不信任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③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④ 王之蔽甚矣。译文: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啊。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余学生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评价。5.理清结构层次。明确:第 1 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 2 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喻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认识到纳谏的必要性。第 3 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弊,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二、精读课文——深化探究1.邹忌是由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