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不少于 1000 字的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伍欣(2007)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林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与设计,为城市人们提供观光、休闲、渡假、体验、娱乐、健身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可以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是以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并且传统的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期进行。现代乡村旅游出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是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在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现代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而且旅游时间也不仅仅局限于假期。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它不仅使当地财政收入增加,而且还给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还为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二、研究现状概览(一)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特征研究现状城市居民是我国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研究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需求差异,对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具有重要意义。张春霞(2008)利用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的方法,对广州居民市场抽样调查所得的 978 份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广州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特征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在性别、职业、年龄和个人收入等四个方面均表现出较明显的乡村旅游需求特征差异性,但程度各有不同。汪德根(2008)以苏州市为例,运用市场抽样调查方法,从乡村旅游动机、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和乡村旅游类型偏好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的职业差异,试图为把握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出游规律以及为城市居民提供适销对路的乡村旅游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二)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城市居民开始崇尚自然、想要回归自然、追求享受自然。因此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的一个新的消费需求。何景明(2006)在对乡村旅游研究述评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