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函数的表示方法(第二课时1.2.3教学时间:2010 年 9 月 13 日星期一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教学重点:分段函数的理解教学难点:分段函数的图象及简单应用教学方法:自学法和尝试指导法教学过程:(Ⅰ)引入问题1.函数有几种常用的表示方法?它们分别是哪几种?2 .如何作出函数 的图象?(II)讲授新课例 1.作出函数 的图象和 的图象,并分别求出函数的值域。注: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各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并集。例 2.国内投寄信函(外埠),假设每封信函不超过 20g 时付邮资 80 分;超过 20g 不超过 40g 时付邮资 160 分;依次类推,每封 xg( )的信函付邮资为: , 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说明:表示函数的式子也可以不止一个(如例 1 与例 2),对于这类分几个式子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注意它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例 3.(教材 例 6)例 4.作出下列各函数的图象:(1) ; (2) 对第(2)小题的函数,试根据 的取值讨论方程 的根的个数问题。练习:1.在函数 中,若 ,则 的值为 。2.已知 ,则 = 。作业:课本 P28 习题 1.2 第 10、11、12、13 题。1.2.2 函数的表示方法(第三课时)教学时间:2010 年 9 月 14 日星期二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映射的概念、表示方法;2.使学生了解象、原象的概念;3.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对应图示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4.使学生认识到事物间是有联系的,对应、映射是一种联系方式。教学重点:映射、一一映射的概念教学难点:映射、一一映射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1:前面学习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2:在初中学过一些对应的例子(投影 1);(1)对于任何一个实数,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和它对应;(2)对于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个点,都有唯一有序实数对(x,y)和它对应;(3)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4)对于任意一个二次函数,相应坐标平面内都有唯一的抛物线和它对应。(II)讲授新课1. 映射的概念a.观察下列对应(投影 2):(为简明起见,这里的 A、B 都是有限集合) (对每个对应都要强调对应法则,集合顺序)问题 1:这四个对应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对于集合 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按照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