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知识提纲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 23 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标解读】一、初中历史课标(2025 年版)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二、高中历史课标(2025 年版)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内容提要】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民族危机严重,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局部抗战开始。1936 年,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全国抗战初步形成。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日本侵华期间,除了制造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以外,还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有犯罪行为。【知识提纲】一、局部抗战(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1)1.背景(1)东方会议:1927 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制定侵华总方针。(2)经济危机:1929 年,日本为缓和矛盾、摆脱困境,急于侵华。2.过程(1)九一八事变:1931 年,关东军借口“柳条湖事件”,突袭沈阳。(2)一二八事变:1932 年,日军在上海挑起战争,十九路军抵抗。(3)建伪满洲国:1932 年,日军占领东三省后,清废帝溥仪做傀儡。3.影响:民族危机深重,国民政府与民众的应对策略不同。(1)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① 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② 幻想国联迫使日本撤兵,但李顿调查团提出国际共管后,日本退出国联。(2)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杨靖宇等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1936 年初,改编为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牵制了大量日军。(二)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1935)1.背景:日军进犯关内,长城抗战。2.过程:1935 年,日本实际控制热河、河北、察哈尔,进而策动“华北自治运动”。3.影响: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中共为挽救民族危机,调整方针①“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