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准考证号 (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 • 2025年12月高一联考 语文 命题单位:箴言中学 本试卷共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 c 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于人于己均 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为“谒”,今日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凡事先通报自己是尊重对方的必需,今日 的社会有时并不注意这些传统了。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 等。听这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的文雅逐渐远去。原因其实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 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少了 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 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 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这绝对是一份经典收藏,如保留到今日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遂由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以多送,如亲自前往, 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