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进展改变轨迹。2、品孩童趣语,赏重点语段含义,感知人物形象,。3、了解孩子们追求美妙事物的情怀,以及期盼美妙事物人人都享有的纯真愿望。学习重点:1、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进展改变的轨迹。2、在朗读中品尝童心、童真、童趣。学习难点:1、“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中的印章”一句的含义。2、文中“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学习过程:一、音频导入、品尝月迹1、听《月迹》部分朗读,带同学进入盼月、寻月的气氛。2、同学们,在听的时候,你的心是不是也被平凹那些描写月亮的词语或句子打动了?带着你的感情,把你认为描写月亮最美的、最精彩的句子 在文中画出来,大声的读出来,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课文旁边。同学自读,指名展现,集体品评〔叠词的韵味,儿化,拟人等的妙用〕,课件出示,再读〔老师范读,同学个人读、同学集体读相结合〕3 视状况总结文章的叙事线索、孩子们心理进展改变的情感线索。二、师生联动、深化月迹那么,沐浴在这皎洁的月亮中,我们是不是也被“我”和弟妹们奇怪的想象力打动了?让我们小组合作,再探月迹,把你认为最富有哲理的句子找出来大家一起共享,有疑问的句子找出来,大家一起解决。预设: 1、“奶奶”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2、“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3、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三、拓展延长、放飞幻想是的,月亮是秀丽的,也是博大的,全部美妙的事物都属于她。她也是无私的,慷慨的,她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文中的我们共享了月亮,满意了,甜甜的睡了,你呢?心中有没有自己的月亮?说一说、读一读〔课件〕、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