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年级:九 学科: 语文 准印: 学科挂点领导签字: 课题: 《鱼我所欲也》 三课时 导学案 主备老师: 课型: 新授课 备课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通过学习,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舍生取义”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导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一)导入: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信任孟子会给我们提供帮助的。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通过学习,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舍生取义”的道理。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自学互动一 1.默读课文,对比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2、注意朗读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3.齐读课文。 4.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大意 。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2、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 四、课堂检测 《同步练习册》1、2、3、4 题 第二课时 导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资料助读 (一)、“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尊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法律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尊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尊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