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说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 —一兼论语言教学中的一个备考阶段-语文试题 --------------------------------------- 一 从1978年恢复全国统考至今,15年来,语文高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3)是继承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继承了过去语文考试的传统,考核语文知识和作文两个方面。这一阶段的考查,偏重于知识,且题量较少 ,题型也较单一。第二阶段(1984-1990)是探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入现代文阅读整篇考查,逐渐形成了“语文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四大块。并且一边引进选择题,一边探究语文标准化考试。最终,1990年全国题与进行标准化考试试验的广东题合流,形成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各类题型的格局。这一阶段的考查,是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第三阶段(1991-现在)是成熟阶段。这一阶段,全国高考题有两套,一套是沿袭多年的老高考题(即全国题),一套是与高中会考接轨的新高考题(即三南题、五省市题)。这两套题试卷总体框架一致,均分为两卷五大题。新老语文高考本质上没变化,都遵循1990年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同用一个语文科《考试说明》,共性的东西是突出考查能力。 纵观15年来语文统考的三个阶段,语文考查的轨迹是: 知识→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突出能力 语文科的考试大纲是《考试说明》,原来一共是29个能力点,1994年修订后是31个能力点:(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0个;(二)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3个;(三)现代文阅读,7个;(四)文言文阅读,5个;(五)写作,6个。在这31个能力点中,语言能力点单列10个,分布到阅读、写作中8个,一共18个。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应用和延伸。由此可见,语言能力是语文能力考查的重点。1993年全国两份高考语文试题,基本上覆盖了语文科《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试内容。从试卷的分数分布,我们也可以看出语言能力是考查的重点: rowspan="2" width="7%">题号 rowspan="2" width="30%">考试内容 colspan="3">老高考 colspan="3">新高考 width="9%">满分 width="8%">语言 width="11%">非语言 width="10%">满分 width="12%">语言 width="13%">非语言 width="7%">一 width="30%">语言知识与运用 width="9%">32 width="8%">25 width="11%">7 width="10%">42 w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