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讨论保定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讨论 [提要]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动城镇化的关键,目前保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尚未实现长期性转移,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较低。结合保定农村转移人口现状,对推动保定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基金项目:2025 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讨论项目“城镇化进程中的保定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讨论”(编号:202501169)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城镇化进程中的保定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讨论 收录日期:2025 年 10 月 30 日 一、前言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使“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各国经济进展过程中所共有的现象,是一种全球性的历史进程。农民通过向城市转移,最终实现农民的市民化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最终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的根本途径。 河北省是全国第五人口大省,城镇人口排在全国第 7 位,但农业人口的绝对量较大,乡村人口仍居全国第 4 位。由于河北省农业人口基数较大,这给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念等城镇文明在农村地域的扩散,生产要素的聚集,经济结构的演进、提高城镇化进程增加了难度,影响了城镇化进程。保定市作为河北省的农业大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多,且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保定市经济进展起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但目前保定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尚未实现长期性转移,同时存在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本课题选择保定市与各县作为讨论对象,为促进保定市城乡一体化,为保定市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及向市民化转化提供借鉴,同时针对本市、县农村人口转移市民化的问题进行讨论,深化分析制约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保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二、理论综述 国际上的人口转移理论为我们讨论和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国际上早期人口迁移理论的基点是“比较利益的存在,会促使社会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流向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威廉·配第)。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派别有:唐纳德·博格的“推力一拉力”理论、托达罗的人口迁移框架模型、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及托达罗的模型理论。后两者是用来解释劳动力迁移的经典模型,刘易斯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