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典型事件吸取教训专题发言

典型事件吸取教训专题发言_第1页
1/15
典型事件吸取教训专题发言_第2页
2/15
典型事件吸取教训专题发言_第3页
3/15
典型事件吸取教训专题发言 第 1 篇:我们应该从年轻消防员牺牲的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我们应该从年轻消防员 牺牲的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 导语 5 月 1 日,上海两名 90 后消防员钱凌云和刘杰受轰燃和热气浪推力影响,从 13 楼坠落,送医抢救无效英勇牺牲。两人手拉手坠楼的视频让无数网友动容。诚然,两位消防员是为了挽救民众的生命财产而牺牲,但如此年轻的生命接二连三地消逝,有没有办法尽量不再重演呢? 本次火情属于常见的“回燃”现象,但牺牲消防员很可能认识不足 两位 90 后消防员被气流推出电梯间窗外坠落 1 在新华网对两位消防员牺牲的详细报道中,如此描述了钱凌云和刘杰的坠楼过程——“14 时 17 分许,在疏散了楼内群众后,攻坚队员开始破拆。在过程中,现场突发轰燃,大量高温热气流和浓烟在火风压作用下,瞬间涌入官兵所在的狭窄楼道和电梯前室。水枪手钱凌云和刘杰被强大的气流推到敞开的窗口,避闪不及失去重心,从 13 层电梯前窗口坠落至楼道入口顶部平台。” 据消防专家、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消防与安全技术学院助理教授麻庭光分析,这是火灾动力学当中典型的“回燃现象(Backdraft)”,这其实是消防员火场行动的主要危险之一。按麻庭光的说法:现代建筑讲究密封性,室内发生火灾之后,往往没有充分的氧气供应,于是火灾蔓延很慢,却产生了大量的可燃物(气体),这些气体汇聚在天花板下方,因为缺氧而无法燃烧。这些气体混合物有充分的燃料,也不缺能量(点火源),就差氧气的供给。这时消防队员破开房间大门,空气立即进入,于是空气与高浓度燃料的剧烈混合,点燃过程从外向内(外侧先达到预期的化学当量比浓度,所以先点燃),产生一个巨大的火球(反应区),冲出门外(门外有更多的氧气),因为是往回蔓延,所以称之为回燃现象。 这次牺牲的两位消防战士,很有可能就是对“回燃现象”认识不足,对冲击气流没有准备,才被推出了电梯间的窗外。认识不足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通常室内的燃料负荷较低,所 2 以较少发生可燃物超限产生的问题;二是我国消防队员主要是在室外灭火,室外灭火的第一步是打开窗子通风,所以不会发生回燃,也不存在导致消防队员进入火场灭火的必要性。而这次火情恰恰是在高层建筑充满可燃物的密闭空间破门救火,产生了回燃现象,年轻的消防战士对此认识准备不足,未能进行合理应对,导致了悲剧。 实验室模拟重复的室内火灾发生的回燃现象,当可燃气体遇上门外进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典型事件吸取教训专题发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