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一、单项选择题目前我国大城市的中心湖泊及一些小湖泊生态功能近乎丧失殆尽。为解决此问题,武汉市开展“以水治水,引江入湖,江湖连通”的试验,即从汉江引水入汉阳的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和南太子湖,然后流入长江。读武汉局部地区河流湖泊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城市中心湖泊生态功能衰退的原因,不包括()A.用水过度,水域萎缩B.污水数量巨大,直接排放C.水循环微弱,更新再生极慢D.石油运输造成的污染严重2.武汉市此试验方案,最大的优点是()A.分湖梯级整治,便于分层次利用不同质量等级的水资源B.使封闭的湖泊成为开放的水域,利用自然水循环改善水质C.自然河湖与人工渠道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D.改善自然环境形成生态用地,促进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东北面注入长江,号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影响,出现大面积干涸。据此,完成3~4题。3.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最直接有关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大气输送B.径流、水面蒸发与大气降水C.地表径流、下渗与大气降水D.径流、大气降水与大气输送4.应用水循环原理,人们可以采取缓解或避免洞庭湖大面积干涸的措施有()①控制渔业生产,减少湖面水汽蒸发②兴建水利枢纽,调节湖水蓄泄③退田还湖,扩大湖区④大力节水降耗,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表A为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表,图B为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5~6题。时间段降水量地区甲乙丙北疆187.8192229南疆66.47395注:甲为1967~1976年乙为1977~1986年丙为1987~1996年A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丙时段南疆与北疆年平均降水量差异最小B.南疆的年平均降水量比北疆大C.阿克苏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D.甲~丙时段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增长率大于北疆6.表A和图B所反映出的变化可能给新疆带来的影响有()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②河流的结冰期变短③使新疆由干旱地区变为湿润地区④增加灌溉水源A.①④B.①②C.②④D.①③下图是我国青海湖流域1960年以来降水、气温和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7~8题。7.1960年以来,青海湖的变化是()A.面积增大、水位升高B.面积增大、水位降低C.面积减少、水位降低D.面积减少、水位升高8.引起青海湖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年降水总量B.年蒸发总量C.年地表径流总量D.年地下径流总量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9~10题。9.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A.8月1日6时至12时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C.8月2日6时至8月3日3时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10.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回答11~12题。11.杭州一直重视从钱塘江引水到西湖来改善西湖的水质,其原因是()A.为了扩大西湖水域面积,从而提高水质B.增加西湖循环更新的速度,提高西湖自净能力C.主要是通过清洁的钱塘江水来稀释西湖污染的水D.通过引水工程将西湖污水运输到河流来提高水质12.西湖对杭州形成与发展影响巨大,在古代杭州对西湖水资源的利用表述正确的是()A.古代,杭州居民对西湖水资源利用主要是灌溉B.古代,杭州居民对西湖水资源利用主要是生活用水C.古代,由于西湖的优美山水吸引各地文人,因此西湖主要是景观用水D.古代,杭州居民对西湖水资源利用比现代要多二、综合题13.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下图示意的Q湖流域位于北纬36°15′~38°20′和东经97°50′~101°20′,海拔3192~5174米。据最新卫星资料监测表明,近十几年来,Q湖面积变化趋势是先减小后增大,以2004年为分水岭,2004年面积最小,2005年开始湖面积逐年增大,而且这种增长已经持续保持8年科研工作者经过多方面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