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肃 省 金 昌 市 第 一 中 学 高 二 语 文 《 拟 行 路 难 》 学 案 新 人 教 版 学习目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合 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联想比较互动与展示领悟情感 领悟作者的剧烈情感变化,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问题探究:诗人认命不认命? 结论:处在“认命”与“不认命”的矛盾中。先似乎“认命”了,后又似乎“不认命”,最后似乎还是“认命”了。 1.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2. 第三句中的命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3. 第五六句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4. 第七八句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什么感情?学习难点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致用 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3、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导入: 1、交流有关“人生之路”的感想,谈一谈自己对“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2、提出课题,坦陈本诗难学,但必须知难而上。 本诗是一首成人诗,同学们可能难以感受。 3、提出问题:试结合之前一定量的诗歌学习,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明确: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 读懂大意 要求:明 确体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读懂大意之体裁:联想比较学过的诗歌体裁和乐府古诗 2、读懂大意之读音、节奏; 3、同位合作,根据大意试背诵 自学与诊断知人论诗 1、联想比较,就全诗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某句诗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理解。 2、示范诵读,引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① 交流有关鲍照的生平经历和写诗的背景 读懂大意之体裁:联想比较学过的诗歌体裁和乐府古诗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文是第四读懂大意之读音、节奏; 同位合作,根据大意试背诵 。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内容精讲与点拨具体品味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矛盾的思想情感的? ① 第一二句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 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