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肃 省 金 昌 市 第 一 中 学 高 二 语 文 《 长 恨 歌 》 学 案 1 新 人 教 版 学习目标① 了解白居易诗文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② 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解读诗歌 合 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互动与展示1、《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2、谁恨?3、恨什么?4、为什么恨?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学习难点《长恨歌》的主题及写作方法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1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5`熟读成诵《长恨歌》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诵读训练1、出示投影,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2、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正音3、学生自由诵读自学与诊断1、学生回忆并介绍作者2、教师提示: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发起新乐府诗歌运动。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学生课前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