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该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分米和毫米,是日常生活中测量的需要,是对以前知识的补充。它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并为以后学习千米打下基础。教材十分注重联系以前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直尺,体会新知分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通过画、估、数、比、量等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能力目标: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进展空间观念。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长度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教法 本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纳的教法是: 1、谈话引入法 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 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 1、操作实践法 2、联想类比法 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 1、课件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老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 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有关。 由学生身高测量这一个体事件扩展开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