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星空2.2 星座相关素材起源星座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约 5000 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地方有一群巴比伦尼亚的牧羊人过著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在牧羊的流浪生活中,每天仍不忘观察闪烁在夜空中的星星,久而久之,就从星星的动态中看出了很有规则的时刻与季节的变化。每天一到了晚上,他们就一面看着羊群,一面观察各种星星,将较亮的星星互相连接,并从连接而成的形状去联想各种动物、用具或甚至他们所信仰的神像等,并为它们取名,创造了所谓的星座。据说,如现在所谓的黄道 12 星座等总共有 20 个以上的星座名称,在那个时候早已经诞生。此后,古代巴比伦人继续将天空分为许多区域,提出新的星座。不过那时星座的用处不多,被发现和命名的更少。黄道带上的 12 星座初开始只是用来计量时间的,而不像现在用来代表人的性格。在公元前 1000 年前后已提出 30 个星座。那里有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从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波斯湾,所以又叫“两河流域”地区。 两河流域文化传到古希腊以后,推动了古希腊的文化发展。古希腊天文学家对巴比伦的星座进行了补充和发展,编制出了古希腊星座表。公元 2 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综合了当时的天文成就,编制了 48 个星座。并用假象的线条将星座内的主要亮星连起来,把它们想象成动物或人物的形象,结合神话故事给它们起出适当的名字,这就是星座名称的由来。希腊神话故事中的 48 个星座大都居于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 中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需要向外扩张,航海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船舶在大海上航行,随时需要导航,星星就是最好的指路灯。而在星星中,星座的形状比较特殊,最容易观测,因此,星座受到了普遍关注。16 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时,不仅利用星座导航定向,而且还对星座进行了研究。 1922 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决定将天空划分为 88 个星座,其名称基本依照历史上的名称。1928 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公布了 88 个星座的名称。这 88 个星座分成 3 个天区,北半球 29 个,南半球 47 个,天赤道与黄道附近 12 个。 人类肉眼可见的恒星有近六千颗,每颗均可归入唯一一个星座。每一个星座可以由其中亮星的构成的形状辨认出来。 为了便于研究,人们把星空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中国很早就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史记·天官书》记载颇详。三垣是北天极周围的 3 个区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