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三历史学科的复习成效的策略如何提高高三历史学科的复习效果?下面的一些经验或建议,其根源就在我市高三历史教学的课堂中,其智慧就凝聚在我市高三历史教师的实践中。现有的经验表明,一节效果较好的高三历史复习课,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努力:——能力立意。即不但总体的复习安排应当有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而且应当具体地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每节课都应当以“能力立意”为基本目标,并形成明确的培养路径与方法。——紧扣课程标准与教学指导意见。即备课与教学过程中,有强烈的“课标意识”与“意见意识”,认真研究并具体地落实好课程标准与教学指导意见。——重视六大要素。即在具体的备课与教学中,重视以下要素并努力做扎实:构建脉络体系;讲清基本概念;梳理重要史实;关注现实问题;引入乡土资源;注意讲练结合。一.能力立意是有效率的高三复习课的重要标志在新课程高考“能力立意”非常清晰的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课以能力立意是题中应有之义。问题只是在于,目前我们还缺乏必要的有效的办法,因而只能在“路径依赖”的无奈中继续着知识立意的复习思路与做法,而能力培养则陷于无序与随机状态。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改变的主体则只能是高三历史教师。没有任何人能代替高三历史教师。当然,理想状态的“能力立意”课,目前还不多见,因而只能是一个努力尝试的过程。但一节课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某些能力,在我市的高三复习课中则是经常可以看到的。目前需要做的是,把这些分散的、零星的经验与做法加以总结与交流,为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一个较好的出发点。具体而言,目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在“能力立意”上作出尝试。 第一,确定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 所谓“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应当是具有学科特色的、具体的、递进的、可以检测的。实际上,宏观地看,教育部考试中心对文综考试的四大能力目标早就非常明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而且,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说明对每一个能力目标还分出了三个层次。不过平心而论,这样的能力目标或要求从操作角度看,仍不算是明确的,也是不够具体的,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很难加以落实与检测。 因此,高三历史教师就有必要继续在具有学科特色的、具体的、递进的、可以检测的等操作细节上(或者说是技术层面上)努力,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与训练。这当然是个难题,但我们必须加以尝试。以“获取和解读信息”这一能力要求为例,考试说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