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纲要求考纲解读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四个阶段及特点2.理解并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成因及分布3.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明确个人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理解并掌握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的内涵课 前 预 习 案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在课本找出并识记)经历阶段原因特点采集渔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1)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2)人类对环境既________又依赖。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1)与环境的________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2)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出现了人地关系科学的萌芽。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1)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 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2)人类提出“__________”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二)直面环境问题(可以参考自主学习材料)1.人类与环境有什么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3.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具有的地域差异?4.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三个主要原因 ?5.备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2.可持续发展概念3.内涵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4.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 ;工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农业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是 。3.发展清洁生产的效益? 4.北京留民营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措施有?生态农业的效益?课 内 探 究 案知识点一:环境问题例 1: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字母 F、H 代表的含义是( )①F 表示资源获取 ② F 表示产业消费 ③ H 表示废物 排放 ④ H 表示产品消费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E 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 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知识点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例 2:读图,回答(1)~(3)题。 (1)该农庄作物为畜禽提供________,畜禽粪、尿为沼气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