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偏见 ”全女性太空行走”取消 背后是处处可见的性别偏见 议论风生 “全女性太空行走”因无合身太空服取消,看起来可能是一个意外,背后却是生活场景中处处可见的性别偏见。 29 日晚间,两名美国航天员,克里斯蒂娜·科赫和男航天员尼克·海牙,在国际空间站执行太空行走任务。 太空行走在当今已不算新闻,但是这一次却引起了不小的国际关注。因为根据原计划,本次任务原本是要交给两名女性航天员共同完成,而这将会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会为航天领域的性别平等成绩单再增添上小小的一笔。但是,事到临头,这个计划却取消了。关键是原因非常滑稽:因为国际空间站只有一套能够出舱行走的中号航天服,其他全是大号和加大号的,小号完全不存在;而两个女航天员都需要穿中号,所以就没办法一起出门了。 毕竟又不是有人故意从中作梗,不过,假如我们认真想想,这次的事情或许恰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关于我们事实上如何生活在一个“以男性为本位而设计出来的世界”的例子。 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就是:汽车安全性设计中的性别偏见。很长时间以来,学者们注意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虽然女性通常来说会比男性更同意系安全带,但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女性乘员的死亡率与重伤率却显著高于男性乘员。调查讨论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广阔汽车制造商在进行产品的安全性设计与评估时,针对的对象往往是“成年男性平均”,而不是“人类平均”。就好像我们平常看到的那些汽车碰撞实验,车里坐的假人,模拟的都是成年男子的身高、体重、强度,而女性版本的假人测试常常是不存在的。结果就是,市面上流行的安全带、安全气囊、汽车产品总体防碰撞性能,在这些同等的安全条件之下,女性的重伤率要有 47%高于男性。 存在相似偏见的产品、服务、情景有很多。虽然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像汽车安全设计这样导致生死之别,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偏见却普遍存在。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例子是:厕所的不平等。传统的公共建筑,男女卫生间面积大小一致,但这其实就会意味着 1.8:1 的男女厕位比。再加上女性如厕时间平均又是男性的一倍以上,两者相加,女厕所前排长队,其实是因为设计师缺乏性别意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