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工业化带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

我国工业化带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_第1页
1/11
我国工业化带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_第2页
2/11
我国工业化带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_第3页
3/11
我国工业化带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 曾寅初〔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开展学院〕提 要:本文对二元经济开展模型的假设条件作了适当的扩展,从技术进步类型选择、需求扩展、资源环境制约和外向型经济开展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制约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因素。结果说明,经典二元经济开展模型重视通过劳动力转移来说明工业化对二元结构转型影响的合理内核仍然适用,但是模型的假设条件应该扩展。根据我国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历史阶段,我们至少必须增加考虑市场需求导向、开放经济和资源环境容量等制约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因素对二元结构转型的影响。关键词:工业化道路 二元经济开展模型 劳动力转移 中国经济一、引言根据世界兴旺国家的历史经验,尽管开展中国家都在进行工业化,但是由于道路不同和模式不同 ,工业化对二元结构转型的带动作用也就不同,因而不同道路和模式的工业化具有不同的二元结构转型效 果 。 开 展 经 济 学 家 早 在 20 世 纪 60 年 代 就 已 经 开 始 注 意 到 了 这 一 点 。 Fei and Ranis〔1964〕、Reynolds〔1965,1969〕、Baer and Herve〔1966〕等人在分析经济援助的效果时发现,经济援助达不到理想效果的真正原因不在于援助缺乏,而在于援助资金所引进的新的工业技术具有劳动节约型的性质。即使资本积累增加,随着资本集约型、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工业部门的劳动雇用也会减少。70 年代以后,随着“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依赖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迅速成长为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对比南美和南亚其它一些实行了进口替代型工业化战略的国家,Morawetz(1974)、White(1978)、渡边〔1985〕等学者分析了不同工业化战略对经济开展和二元结构转型的不同影响。他们所强调的仍然是,不同工业化战略决定了现代工业部门技术进步的不同类型,而不同的技术进步类型对现代工业部门的雇用吸收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具有不同的二元结构转型效果。对于我国的工业化与二元结构转型之间的讨论,那么大多从批判分析我国方案经济时代重工业优先开展的工业化战略开始的,一般认为建国后重工业优先开展的工业化,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工业体系,但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滞留农村,排斥在了工业化进程之外,某种意义上强化了二元结构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工业化战略作了调整,例如 20 世纪 80 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带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国工业化带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