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经济进展的财政措施统筹城乡经济进展的财政措施 摘要:“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健康、快速进展的态势,然而,因我国尚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原来逐步缩小的城乡差距被继续拉大,统筹城乡经济的协调、持续进展仍是国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城乡经济进展过程中财政政策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财政政策;城乡经济;“三农”问题;财政支出 “三农”问题成为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进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统筹城乡经济进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化“三农”扶持,已成为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农村财政政策的角度分析统筹城乡经济进展中财政政策有待改进之处并系统探讨科学、合理的财政举措。 一、统筹城乡经济进展中财政政策所存在的问题 1.有关“三农”的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村建设的比例较小 近些年来,中央财政支援农村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建设的支出比例在“三农”支出总金额中所占比例较少。在乡镇,多数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卫生医疗设备较为陈旧,更新缓慢,公共卫生无法得到全方位的保障,农民身患疾病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法律规范化医治,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能解除大型病症的隐患;财政对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有待加强,教育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进展的薄弱一环,即使早已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的农村地区,起点、水准仍未合乎规划要求,基础不牢固,农村小学、初中阶段学生人均预算内的公共经费仅为城市的三分之一;财政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比重不到国家该项总投入的三分之一,农村地区人均文化公用经费仅占城市的五分之一。 2.财政支农的投入明显不足 21 世纪的头 20 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实现农村全面步入小康,国家十分重视并加强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然而,现实状况是,财政支出“三农”事业的比重占财政支出的总比重仍较低,近十年来一直维持在 10%以内。 3.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制约着农村消费能力的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因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便推行农业支援工业建设的方针,这一初级化的道路直接致使工农产品比价欠合理,在工农产品的交换过程中,不可避开地出现了“剪刀差”。因其出现时间长,所以农民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很大,并且农民的收入水平持续滞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总水平,虽在改革初期有所减小,但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差距不断在扩大。 二、统筹城乡经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