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节奏美——以语文教学为例论教学节奏美——以语文教学为例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坛探究者尤其是语文教学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教学不失为一门艺术。既然教学被推上艺术的殿堂,其中也必定有节奏存在。 节奏是人体生理的需要。人体中各种机能,诸如呼吸循环、心脏跳动等等,都是一起一伏,始末相续,川流不息。正如苏珊·朗格所言:“生命活动最独特的原则是节奏性,所有的生命都是有节奏的。”因此,作为生命活动的人,自觉不自觉地就追求自然界的节奏,与主体内心节奏的互相应和。比如,人们喜爱欣赏江河淙淙而流,或者奔腾咆哮的声音节奏;喜爱欣赏高低错落,或者连绵起伏的形状节奏;喜爱欣赏百花争妍吐艳、姹紫妈红的颜色节奏。作为教学对象的人,同样也要求教学节奏适合自身的生理需要。从教育心理角度讲,单调的声音。单一的色彩,机械重复的动作,会使受教育者丧失新奇感,分散注意力,产生厌倦情绪而有助于催眼。假如声音、颜色、动作的节奏是富有变化的,就会使受教育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输入不同的信号刺激,不断进行调节,不断强化注意力。因而,上一节富有节奏感的课,受教者的听觉、视角,甚至周身肌肉,就会产生同样的节奏运动,感到愉快,常常喜形于色;否则,就会感到局促不安土,或者昏昏欲睡。作为施教者,假如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节奏感,自身也会兴味盎然;否则,就会烦躁不安。由此可见,节奏美乃教学中的一件要事。 不言而喻,重视教学节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凡是有经验的执教者,都把注重教学节奏,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上海特级老师于漪,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时,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学生注意力能否集中,是课能不能上好的重要条件。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无论对旧知识的巩固、加深,还是对新知识的讲析,均要做周密地思考,使教学内容犹如磁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引导他们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心想,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说:“要使他们注意力集中,还得把握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环环紧扣,有起伏、有节奏地进行教学活动。”有的同志在谈到语文教学时指出:“诗的意境,散文的结构,戏剧的节奏,乃是一堂完美的语文课追求的艺术特色。”可见,有经验的施教者,都把掌握好教学节奏,作为一种美学追求。施教者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把握好节奏,才能使受教者获得艺术的陶冶,培育乐学思想,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