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实践教学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试论实践教学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文通过探讨实践教学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应用,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育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实践教学;区域经济学;运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进展战略,区域经济现实问题引起众多的关注,区域经济学引来了学科进展的重要时期。然而,传统的理论教学由于受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验证却无法做到,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区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践教学则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一、区域经济学学科的特点 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讨论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进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1.区域性 由于资源禀赋差异、集聚经济和转移成本的存在,区域经济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因此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和讨论必须与立足于一定区域的经济进展实际,体现出地域特色。 2.综合性 从广义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学是讨论区域经济进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在现实的区域经济进展中,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讨论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因此,讨论区域经济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经济地理等理论和讨论方法,讨论它们在区域经济进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体现出综合性的学科特点。 3.应用性 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各种区域经济现象和问题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回答。作为综合性应用科学,区域经济学最大的功用就是,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应用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学可以为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各区域开展区域经济进展战略规划、区域营销、区域管制和区域形象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同时也能为企业的投资区位决策和空间组织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二、区域经济学课程中引入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课程的应用性特征对区域经济学实践教学提出了内在要求 由于区域经济学学科所具备的综合性、应用性、区域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