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思考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思考 内容摘要:内生激励不足与外生渠道不畅,是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缺乏动力的主要因素,要排除外生性机制障碍与内生性收益风险,有效遏制金融行业脱实向虚的现状,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放宽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直接降低融资门槛,法律规范民间融资进展的外生性政策,以及严格监管暴利领域,提高实业经济盈利,发挥价格杠杆功能的内生性利益引导,才能不断提高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关键词:金融行业 实体经济 外生性机制 内生性收益 政策思考 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础来自实体经济,其更是集中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表现,现阶段,国内外金融趋势日益严峻且复杂多变,稳健进展实体经济,不仅能够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更是拉动消费、应对冲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平稳进展,稳步实现“新四化”目标的具体表现。“十二五”以来,虽然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增长速度趋于平稳,金融资源逐渐充裕,实体经济进展支持力度也日益加强,但是,却暴露出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及问题,如: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民间资金投资困难,微小企业融资较难,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及本应该是实体经济中极具成长力与活力的小型与微型企业,融资难以及融资贵的现象持续发生。其中面临的主要障碍是金融行业的激励不足以及渠道的不畅通,因此,想要进一步切实进展金融行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障碍,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实体经济收益水平,增强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金融行业的外生性机制障碍 金融行业的外生性机制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目前我国受到正规金融体系所支撑的实体经济,在为小微企业服务进展中受到阻碍。首先,融资间接渠道不通畅。由于经营机制与管理体制的原因,大中型商业银行对于优质客户、大型项目及企业,有着资金支持的倾向。由于受到监管要求、网点设立、资金来源以及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要求,加之二三城市的法人金融机构利益驱动,逐渐表现出与大中商业银行相同的进展趋势,因此,地区的多样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无法被满足。 其次,融资直接渠道不畅通。对于我国的小微企业来说,无论是发行集合票、中小企业板,或是创业板市场融资等融资债务工具,均存在着门槛过高无法企及的问题。并且直接融资在前期存在周期长、程序繁复、工作量大、成功率低、需要支付高额中介费用、消耗大量人力等情况,且后期需要肩负严格的信息披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