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佛前,静默了心灵散文]静默如初 安之若素整句 晨曦,霜林染醉了天气,在清寒的秋天里独坐一隅。看远山,佛塔,薄雾里若隐若现,听,庙宇的钟声阵阵回响,僧人又开始有节奏的诵读经文了。打量苦乐参半的人生,弯延曲折的日子,晨起一线白光,希冀无限尽揽。一叶飘零秋已至,身在四周,静静倾听,秋在云端轻轻呻吟。 天逐渐变亮,喧嚣又开始叠加,掩饰不住的烟火白昼开始疯狂了。尘滤未清,如何涅磐一世轮回?只见高天,流云,落叶,枯枝,似一曲幽远的天籁,一腔闲语诉说着秋的寂寥。时间深处,埋藏着一丝凄凉,一点冷淡。静卧尘世的门窗,怀旧的季节,只恨诗文太瘦弱,不堪重负散落一地记忆。 打开深秋,城市开始降温,从北方一路直奔南方,署名被岁月覆盖,染黄,定格在文中的最后一段。那风景一直在眸底,不知该送往多远的远方,放飞思绪,一纸素白,描摩着素喜,凝香在字里行间,是唐风宋韵斑澜了风月冗长,满腹思绪,安而不宁。 一个人独自径走,来到华岩寺,一尊巨大的金光闪闪的释加牟尼佛祖莲花台端坐,眼半闭,左手放在膝盖上,右手向上伸展,似在欢迎一个过客的到来。踏入红尘,千山万水皆苦楚,六根未清,只想来此处小憩,寻“半窗竹月参禅意,满院松风和禅意”,跌落尘埃,身处荆棘,总是伤其身痛其骨,唯在佛前,方能摆脱粗茶淡饭中的无端蝶翼之簿。 凝望殿宇庄严,山林葱郁,层楼不染玉梯,掬水月在手,听钟磐之鸣时断时续,梵歌之声,耳畔袅袅。寺内高大的灌木簇拥,遮天蔽日,脚底石板有荷花的美雕,让人不忍踏足。这里幽宁深静,远离尘嚣,打捞世间旷味,是空,是佛祖赐予了一味好药,治疗心里的苦。站在佛前,佛渡人,人成佛,不叹岁月蹉跎,闭目静默,一盏灯,照亮着未卜的路途。 虔诚的跪拜在佛前,这一刻心灵彻底静默了,我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它曾在时间深处被激荡,孤寂云游,想要寻找圆满。只是,一场卸了装的狂欢冷了场,某一刻念念不忘的占据着身心。双手合十,仰望佛祖拈花,微笑,静默的坐着,一动不动。她的端坐,让人心明神清,这样的静原来在于内心,“无欲望则静止,静止则明朗”。静默的人生,不单需要清静的环境修身养性,更需要清静的心态去悟性,心才是疲乏的根源。 当不安的情绪找到了突破口,倾刻一泻到底。俯首悲凉的秋,让秋风横扫神伤,惆怅,还有那些幽深莫测的孤冷。听,时间与时空在交错,碰撞出优美的旋律。安之若泰,于“无声处听惊雷”,万物生于静归于静,一切风清云淡。秋花也嫣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