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1.1 选题背景及意义近几年来,随着机械高性能化和高速度化的进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标准要求的更加苛刻。轴承无疑在生产设备中有相当大的作用,其中滚动轴承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而轴承的寿命、性能及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轴承中钢球的质量,在轴承工业中,应用在高速、高温条件下的钢球,其质量验收必须 100%经过表面质量检测和单粒球振动值测量。轴承按形态的不同有点子、群点、划痕、擦伤以及烧伤等五类缺陷。生产中必须对成品钢球进行表面缺陷检测,以提高轴承的质量。我国传统的钢球质量检测方法是靠人工检测的方法实现的,这种检测方法往往会因为人的视觉疲劳、情绪和个人检测标准的不同而造成钢球的检测失误,而且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非常高。所以为了正确有效地对钢球表面质量进行分类与检测,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的能实现钢球表面质量自动检测的系统。1.2 讨论现状在钢球自动检测方面,美国、前苏联、捷克、瑞典、日本等国家都进行过相关检测仪器的研制与开发,其中实际应用效果最好的是捷克 SOMET 公司的 AVIKO 系列钢球表面自动检测仪,国内几大轴承厂和钢球厂都引进过这种设备,其次是日本大旺钢球株式会社研制的钢球自动检测仪和上海钢球厂生产的银星牌钢球涡轮探伤自动检测仪等。AVIKO 系列钢球表面自动检测仪主要是利用光电、振动以及电涡流传感器进行检测。它采纳展开轮把钢球表面完全展开,可以同时对钢球表面质量和内在质量进行立体监测,其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但它属于接触式检测,对钢球表面质量有一定的损伤,且价格昂贵,检测成本高,核心技术封锁,不易维护。我国从 1958 年开始自主研制钢球自动检测设备,首先由重庆大学开始讨论,之后洛阳轴承厂、哈尔滨轴承厂、机械部第十设计院、长春光机讨论所、上海材料讨论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也相继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工作,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潘洪平博士讨论了钢球表面缺陷的检测体系评价,在钢球检测的图像理论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山东大学的徐淑琼等人讨论了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对轴承进行无损检测,这种党法不受钢球材质的影响,而且对钢球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不高,可以实现对部分有缺陷的钢球的自动识别,但该方法只能检测到表面裂纹和麻点,对表面的擦伤和划痕无法进行检测,且结构复杂,检测效率不高。上海材料讨论所的李自根等人采纳渗透检测技术对陶瓷球的表面缺陷进行检测,并研制了陶瓷球表面渗透检验自动分选系统,虽然该系统也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