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二三事] 姐姐二三事作文 1000 字[三毛二三事] 姐姐二三事作文 1000 字 “三毛”并不存在 在我们家里,“三毛”并不存在。 爸爸妈妈和大姐从她一小就称呼她为“妹妹”;两个弟弟喊她“小姐姐”;在侄辈的心中,她是一个稀奇古怪但是很好玩的“小姑”。 “三毛”这个名字从民国六十三年开始在《联合报》上出现,那些甚至连“三毛”的家人都没经历过的撒哈拉沙漠里的生活,让我们的“妹妹”“小姐姐”“小姑”顿时成了大家的“三毛”。 但即使在她被广阔读者接受后的 20 世纪 70 年代,家里仍然没有“三毛”这个称呼,大家一切如常,仍然唤她“妹妹”“小姐姐”。尽管父母亲打心眼儿里以这个女儿为荣,但家人在外从来不会主动表示“三毛”是我的谁。 记忆中,母亲间或会在书店一边翻阅女儿的书,一边以读者的身份问店家 :“三毛的书好不好卖啊?”每当答案是肯定的,她总会快乐地抿嘴而笑,再私下买上两三本三毛的书,一面自我陶醉,一面给女儿捧场。 父亲也有过此类逸事,有一次,他独自偷偷搭乘火车,南下听女儿在高雄文化中心的演讲。令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到达会场时,那里早已爆满。于是,他就和数千人一起坐在馆外,透过扩音器倾听女儿的声音。演讲结束后,他带着不容觉察的激动和喜悦,默默地坐火车返回台北。 女儿出名后,父亲常做一件事,就是帮女儿整理信件。当时小姐姐在文坛上似乎相当火热,各地读者雪片般飞来的信件,每月均有数百封。一开始,三毛总是一一亲自阅读,但到后来读者来信实在太多,对健康状况欠佳的三毛来说,成了极大的负担。可对于这些热情洋溢的读者来信,假如不回,则辜负了读者们的支持和赞誉;若一一回信,简直不可能实现。 于是,父亲就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余,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帮小姐姐拆信、阅读、整理、分类、贴标签,再写上备注,标明哪些是要回的、哪些是收藏的。10 多年来,父亲对这项额外的工作甘之若饴,用自己微薄而坚韧的力量,传达着对女儿的爱护。 而这十几大箱读者的厚爱与信中藏着的喜怒悲欢,已在小姐姐葬礼中全部火化,让她一同带走了。 “三毛”是她身上的光环,但在我们看来,那些传奇而轰动的名声对她而言似乎都无所谓。她的内在一直是陈平,一个诚实做自己、总是带着点儿童趣的灵魂。 她走过很多地方,积累了丰富的经历,但也因为这些生命中的经历、辛苦和离合,她的灵魂非常漂泊。 对三毛的好朋友、三毛的读者,和身为三毛家人的我们来说,每个人都以各自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