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抗肿瘤治疗相关怀、脏毒性:蒽环类药物相关怀律失常讨论进展(全文)近年来,抗肿瘤药物取得重大进展,使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下 降、生存期延长。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讨论提示,肿瘤患者或肿瘤幸存 者可能因为肿瘤本身或抗肿瘤治疗而罹患心血管疾病。事实上,在肿瘤心 脏病学领域,抗肿瘤药物相关怀力衰竭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其他心 脏毒性表现,尤其是心律失常受关注较少。抗肿瘤药物相关怀律失常可以 在患者没有潜在心功能障碍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甚至致命。抗肿瘤药物导致 心律失常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多数临床试验低估了真实世界中心脏毒 性的发生情况,34%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都排除了心血管疾病患者,而 这类人群更易发生心律失常。蒽环类药物是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常用的包括阿霉素、柔红霉素、 表阿霉素、伊达比星和米托蒽醍等,其中阿霉素最为常见。数项讨论表明, 即使短暂应用蒽环类药物,虽然没有明显的恶性心律失常临床及心电图表 现,但心室复极指标(如 QT、QTc、JT、JTc)也可能显著延长,这或许 是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标志。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蒽环类药物 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流行病学、发生机制以及治疗与管理进行分析汇总, 以期为使用蒽环类药物的肿瘤患者的心脏评估提供帮助,预防不良心血管 事件的发生。1 蒽环类药物相关室上性心律失常化疗诱发心律失常(chemotherapy treatment-induced arrhythmia , CTIA)—词 29 年首次出现,目前发现的心律失常主要是 蒽环类药物诱发的房颤。蒽环类药物是治疗包括乳腺癌、肉瘤、白血病和 淋巴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基础化疗药物。虽然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肌 病是蒽环类药物导致的最常见的心脏毒性表现,但在没有潜在左心室功能 障碍和心肌病的情况下,也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蒽环类药物的使用是心律 失常发生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蒽环类药物患者心律失常的 5 年 累积发病率为 4.2%,10 年累积发病率为6.8%,显著高于未使用蒽环类 药物人群(5 年累积发病率为 2.5%,10 年累积发病率为 5.5%)。房颤是最常见的蒽环类药物相关怀律失常之一。即使是在标准治疗剂 量下,蒽环类药物也可能诱发急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更多见,通常在给药 期间或给药后数小时内发生)和延迟房颤(持续性房颤更多见,通常在给 药后数月或数年后发生)。根据非随机临床试验和小规模临床讨论报道, 使用蒽环类药物的患者房颤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