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品德教育一、以情感人 三年级教材中许多课文是以具体的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品质特征,表达了对人物的喜恶。因此,在教学中,要能抓住凸显的故事情节,让同学品读、体会、体会人物的品质,使同学在思想上、情感上与产生共鸣,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如,《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写的是老师引导孩子懂得了关怀父母的事,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情景。在学习这一故事情节时,让同学联系实际"和他们相比,你觉得自己做得怎样呢?'同学在体味人物情感变化中,在心灵深处发生碰撞,为他们懂事而喝彩。这样通过教材中的故事情节的学习,领悟其中蕴含和传达的丰富情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荡涤灵魂,使同学从中受到要关怀父母、回报父母的爱的教育,学会关怀别人。 二、以理服人 教材选编的课文,特别是三年级的课文中很多是显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客观事实。客观存在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为我们对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的资料。如何运用教材显示的客观事实教育同学?俗话说:"眼见为实!'让事实说话,同学更同意接受。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它显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处。在教学中,可让同学先观看课件演示――用眼目睹这个村庄怎样消逝。再让同学仔细读课文――用心感受这个村庄怎样消逝。最后让同学说说现实生活熟悉的镜头――用口说说这个村庄怎样消逝。同学在学习了课文后,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他们能自然地熟悉到课文所要显示的道理:"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锐利的斧头。'让同学自觉地思索环境和生存的联系,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激发同学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意识,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三、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材中刻画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如,《她是我的朋友》《掌声》等文章中的主人公均为同学树立了榜样。针对同学可塑性强的特点,老师要能借助教材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为同学树立楷模,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的榜样作用。如《灰雀》中,当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列宁问一只不会说话的鸟是有他的用意的。可以〔制定〕一...